审计底稿大整理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服务项目 > 商账清收服务

审计底稿大整理

  • 服务内容

  科目余额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不同之处在于:科目余额表中的余额,可能会有负数,比如其他应该支付款会出现负数,应交增值税也可能出现负数,在生成资产负债表的时候,负数要进行重分类,其他应该支付款的负数(也就是借方余额)会重分类到另外的应收款,应交增值税的借方余额会重分类到其他流动资产。科目余额表和未审报表的差别就在于重分类调整。

  这三个资料是最基本的。对那些几千块钱的小项目,一般就是获取这三张表,然后编个现金流,填个附注,出报告,收钱,一个人半天就能搞定。

  审计上市公司、新三板的时候,这些资料能自己到“巨潮资讯”中下载,不用列在清单上。把此公司这一年的所有公告下载下来,通过查看这些公告,可以大概看出此公司这一年发生了哪些“大事”,审计的时候着重关注这些事项。根据公司法,公司的重大事项至少要经过董事会的,看董事会、股东会决议能了解公司的大事。

  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找一家已经“暴雷”的上市公司,从它们IPO那天起,到暴雷那天,所有的公告都下载下来,研究一下它的“前世今生”,看看此公司是怎么一步步“暴雷”的,都有哪些“雷”。很多小朋友问我,怎样发现企业的问题,其实这也是一种方式,这些“暴雷”企业的作假手法,可能那些没暴雷的公司也在用,阳光之下没有新鲜事儿。如果是非上市公司,就要他们提供了。

  这个是给做内控底稿用的。注重内控的企业,会请一些专业的机构给它们编制内控操作手册,通过查看内控手册,能够准确的看出企业做账的整一个流程。然后评价这些内控是否能防止、发现错报,最后做控制测试。内控手册是比较专业的,相当于把企业的与财务相关的内控按照一定的格式去呈现,专业技术人员能一目了然。

  外企的内控做得比较好,他们一般会聘请两个“四大”所,一个专门做内控咨询,一个专门做年审。

  对于那些没有正式的内控手册的企业,就只能叫他们提供一些零散的与财务相关的制度了。有些企业甚至连书面的文件都没有,就只能把他们的部门主管叫过来,一遍嗑瓜子儿一边跟他们了解。

  上期审计报告主要是用来核对期初数,如果我们本期出的报告期初数跟上期期末数对不上,那就很尴尬了。

  如果被审计单位有子公司,还要上期的合并过程表。如果拿不到上期的合并过程表,你就不知道前任会计师调整了哪些内容,期初数很难对的上。对于一些很复杂的子公司,没有期初的调整分录,本期调整分录也很难做。

  如果是连续审计的,项目经理会有这些资料。如果是首次承接,就叫企业要。审计师在做完审计之后,会把这些资料给企业一份。

  这个是做合并和填附注用的,合并范围内关联方交易和往来需要抵消,合并范围外的需要披露。合并范围内关联方,就是纳入合并范围的主体,比如子公司、孙公司、分公司的交易和往来。合并范围外关联方就是除了合并范围内的关联方,一般是联营企业、合资经营企业以及其他有关联关系的公司。

  提供关联方交易数据,是管理层的责任,但实务中,很多企业都没有对关联交易设置内控,啥数据都没有,还得审计自己统计。对那些几百家子公司的集团审计,统计关联方就能把人逼离职,谁都不想干这个活。

  如果企业设置了相应关联交易的内控,是可以从系统中直接导出来的,比如给关联交易专门设置一个编号,做账的时候,用这个编号来标记关联交易,等到期末的时候,把带有这些编号的交易全部导出来,做个汇总,就完成了。

  俗话说,功夫在诗外。既然统计关联方交易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就要把它分散在每一天的工作中,平时把每一笔关联交易标记好,不要等到要出年报的时候才急急忙忙地统计。所以,小编觉得,最能提高效率的方法就是设置合理的内控。那些几百家主体的集团,如果还没有关联方交易内控的话,就该给他们写管理建议书了。

  这个能够准确的看出企业有哪些职能部门,也是“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一部分。像经济责任审计等业务,在介绍企业情况的时候,需要这张图。

  这个能够正常的看到企业是不是真的存在重大诉讼。无论企业是否提供明细,我们都要查询公开信息,来验证它。在“某查查”、“某某查”等网站可以查到企业正在进行或者已经被判决的诉讼。

  通过查看诉讼,能了解到企业要不要计提预计负债等,这些事项需要在附注中披露,属于“或有事项”的一部分。

  这两个资料主要是给函证用的,已开立银行账户清单能够正常的看到企业一共开了多少账户,哪些账户需要函证。银行对账单,也叫银行流水,能看到银行存款的期末余额,函证的时候就是用这个数。

  银行流水,就是企业的银行账户一年来资金的流入和流出,会计每个月都会去银行打印出来。

  小朋友去跟企业要资料,资料清单是项目经理写的,上面写着“12月银行对账单”,会计小姐姐问:你们是要12月份的还是12个月的?

  小朋友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然后跑回去问项目经理,经理说是只要12月份的。

  小朋友表示很委屈,为啥之前不说要全年的,先要一次12月份的,又要全年的,跑两次。

  其实,正常的情况下要12月份的就可以了,用来确认期末余额,给函证用。但特殊情况下需要全年的,也就是项目经理怀疑企业舞弊,需要检查他们全年的流水。

  有人说,那干脆叫他们都提供全年的不就行了?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有些企业银行流水非常多,银行账户也多,如果提供全年的,能堆满整个会议室。所以,根据风险导向审计,先要12月份的,如果有必要查资金流水,再要相应银行账户全年的,检查流水是反舞弊程序,轻易不用。

  台账应包括出票人、承兑人、出票日期、到期日、背书日期、被背书人、前手等信息。

  存货科目要进销存就行,存货底稿的其他程序,绝大多数都是在进销存的基础上展开的。

  长期股权投资有两种情况:子公司和联营、合资经营企业。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在合并的时候抵消掉了,而且我们也要对子公司的各个科目进行审计,所以,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不需要任何资料。

  如果本期有增加子公司,同一控制下公司合并期初的合并抵消分录、以及合并日的资产负债表。如果是非同一控制,要评估报告。这些都是做合并的小朋友需要的资料。

  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需要获取被投资单位审计期间的审计报告。这是权益法核算的依据,要根据被投资方经审计的净利润来确认投资收益。如果被投资方还没出审计报告,要获取对方的审定数,如果审定数也没出来,就要未审报表,看看按权益法确认的投资收益是否重大,如果不重大,按照未审报表确认投资收益就行,如果重大,则需要追加程序。比如被投资方没经过审计,对方的利润好几个亿,按权益法计算的投资收益也有好几千万,这几千万是没有经过审计的,当然要追加程序。

  13、投资性房地产:租赁合同、房产证、投资性房地产卡片、折旧明细表(1-12月的);如采取公允价值计量的,则无需计提折旧,获取公允市价的评估报告即可。

  租赁合同主要是证明房地产已经出租,符合投资性房地产定义。房产证主要是证明房子的权属。卡片账、折旧明细,主要是用来测算折旧。如果是公允市价计量的,没有折旧,但需要获取评估报告。

  14、固定资产:房产证、车辆行驶证、固定资产卡片、折旧明细表(1-12月的)。

  资料跟投资性房地产差不多。有些同学不知道为啥要车辆行驶证,其实这是证明“权属”的。跟房产检查房产证是一个道理。你怎么证明这车子是你的?虽然物权法规定,动产的所有权是交付转移,但是未登记的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审计小朋友也是善意第三人,你没有行驶证就不能证明车是你的。行驶证上还有一个信息,就是年检,看看车辆是否按时年检,如果不按时进行年检,是否说明车子的性能不行了,该提减值了?

  固定资产卡片账,主要记载固定资产名称、编号、取得日期、折旧年限、残值等。折旧明细表主要记载固定资产名称、编号本期计提的折旧、累计折旧等信息。只有拿到这两张表才能进行折旧测算。

  15、在建工程:台账(至少包括项目名称、合同总金额、开工时间、预计完工时间、已发生成本、工程进度);完工进度表;重要的合同。

  对于重要的在建工程,要有监理方。监理方会根据工程进度,出具一张完工进度表,由甲方、乙方和监理方共同盖章确认。有完工进度表,完工进度才比较靠谱,毕竟有监理方一起背锅。

  16、无形资产:台账(至少包括名称、原值、形成时间、摊销期限、本年摊销金额、累计摊销金额);土地使用证(如有)。

  18、长期、短期借款:台账(至少包括借款银行、借款时间、到期日、利率、借款条件);借款合同、担保合同

  19、应付票据:台账(至少包括票据号码、出票人、承兑人、结算账号、票面金额、出票日期、到期日)

  应付票据台账主要是用来填写询证函,测算保证金。如果应付票据太多,可以搞个附件,在询证函那栏写“详见附件一”然后在询证函后面附上附件。

  员工名册企业会提供,但工资计算表,有些企业出于保密等原因,不愿意提供,那也没关系,用总工资除以员工数量,再跟当地的平均工资对比一下,做个分析程序,再结合主营业务是否需要这么多人,没有太大的异常就行。

  21、应交税费:增值税、所得税的纳税申报表(12月份的即可);完税证明;

  增值税、所得税的纳税申报表,要和账上核对。有些企业的审报表上的销售收入跟账上的是不一致的,这个可以问一下企业是什么原因。

  21、实收资本:工商档案(如果是首次承接,需要获取全部工商信息变更的相关文件)

  工商档案要去工商局打印,首次承接的话,把所有的工商档案打印出来,拿营业执照副本和打印人的身份证(谁去打印就带谁的)就行。

  工商档案能看到工商变更的所有信息,股权变动的所有股东会决议。实收资本的底稿就是根据这些资料来做的。

  至于其他的资料,在审计过程中,觉得需要补充什么资料再跟企业要。最好是汇总所有审计小朋友的需求之后再一次性叫企业提供,陆陆续续要的话,企业也会烦。

  应包括出票人、承兑人、出票日期、到期日、背书日期、被背书人、前手等信息

  如被投资单位还没出报告则尽可能获取审定数,如对方不打算进行审计,则获取未审报表

  租赁合同、房产证、投资性房地产卡片、折旧明细表(1-12月的);如采用公允市价计量的,则无需计提折旧,获取公允价值的评估报告即可。

  在建工程台账(至少包括项目名称、合同总金额、开工时间、预计完工时间、已发生成本、工程进度);完工进度表(经甲方、乙方和监理方确认的完工进度表);

  台账(至少包括名称、原值、形成时间、摊销期限、本年摊销金额、累计摊销金额);土地使用证(如有)。

  台账(至少包括借款银行、借款时间、到期日、利率、借款条件);借款合同、担保合同

  台账(至少包括票据号码、出票人、承兑人、结算账号、票面金额、出票日期、到期日)

  预审的工作,一是找问题,看一下企业的账务有什么问题,然后给他们建议,让他们整改,到年审的时候,他们改了,就不用调账了。二是把抽凭、获取资料等能做的工作都做了,年审的时候就不用做那么多。

  小编曾看过一个合伙人在科目余额表上写的批注,他把每个科目可能存在的问题都做了批注。我们审计的时候,就是跟着合伙人的批注去审的。最后神奇地发现,企业的这些问题都被他预测中的,也就是说:他看一遍科目余额表就能知道企业的问题!有点儿牛逼。

  后来,我也学他,每次审计的时候,先看一编科目余额表,对比本期与上期的变动,预测一下企业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果预测对的话,会特别有成就感。后来,随着经验的积累,还真有很多情况是预测对的。比如审计了一家制造企业,发现他们的收入确认时点有问题,下次再审的时候就会想,这家企业的收入确认时点是不是也有问题?带着疑问去找证据,结果发现还真的是有问题!遇到的企业多了,就会发现,它们都存在这些问题。这就是经验的优势。就好像,经常听到小姐姐说,男人都不是好东西,是一样的道理。

  1、货币资金:这个科目主要靠年后做函证程序,预审的时候不用太过关注,也看不出什么问题。

  对比一下本期和上期的变动,变动大的可能有故事。分一下账龄,账龄长的肯定有故事。看一下坏账政策,坏账政策是否合理,企业是否根据坏账政策计提坏账。看一下款项性质,结合主营业务,有没有款项性质为“其他”,金额却特别大的情况。

  根据常识,这个科目的期末余额要非常小才对,只有一种情况能挂在报表中:预付给供应商的货款,截止财务报表日还没收到货。

  已经发货但没开发票的,要暂估入库。预付的设备款,如果设备来了要暂估入库,如果没来,要调整到其他非流动资产。还有一种情况是预付给关联方一笔“货款”,合同什么都有,其实是关联方资金拆借,占用关联方资金,这种情况要把它调整到其他应收,在附注中披露。账龄超过一年的都有问题,试想一下,有什么东西预付一年了还没收到货的?总之:预付款不应太大,否则就有问题。

  存货可能存在问题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进销存、②成本核算、③跌价计提。

  小编接触过的企业中,大多数的进销存都有问题,进销存乱七八糟的企业多了去了,进销存不靠谱,存货就是个假货。其次是了解企业如何归集生产成本,如何将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分配到每个产品中,也就是了解企业的成本核算,大多数企业的成本核算做得一塌糊涂。只要朝着这个方向去了解,肯定能发现问题。

  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也是比较常见的问题,大多数企业是根据“库龄”来计提跌价的,搞得跟计提坏账一样。这明显违反了会计准则,准则规定,存货要按照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期末的时候,要比较存货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区分有合同存货的和没合同的。总之,存货跌价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向企业财务人员了解了解,肯定能发现问题,小编接触过的企业,就没有一家跌价准备计提是根据准则来的,都是“乱来”。之前同事做IPO存货底稿,企业的存货核算就不准确,分析跌价准备时发现,本来赚钱的产品却需要计提跌价,原因是成本倒挂,把实际1块钱成本的产品,经过错误的成本核算之后变成了10块,实际10块钱的产品,账上却是1块,这就是成本倒挂。

  一般的生产企业,拿着三个方面去套,都能套出问题。至于那种做得特别好的企业,进销存、成本核算和跌价计提都正规,我们可以了解并记住他们的做法,把他们的做法给“偷学”了,以后给别的企业理账、或者写管理建议书的时候,就可以做为参考。

  有些小朋友说在事务所学不到东西,其实是没用心。企业有问题的地方可以用来套后面的企业是不是也有同样的问题;企业做得好的地方,可以“偷学”了去。所谓“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了解完工进度,有的企业已经完工,因未结算而放在在建工程,这时候就要暂估转固,计提折旧;检查在建工程的构成,有的企业把乱七八糟的费用计入在建工程。

  长期待摊费用:了解它的具体内容,是否符合长摊的定义,有些企业就是把乱七八糟的费用放到长摊里。

  本期没增减变动就算了。本期有变动的话,看看是增加联营企业还是增加子公司,如果是增加子公司,是同一控制还是非同一控制。非同一控制的,是否有评估?购买日如何确定?这些问题越早解决越好。如果是减少子公司,是成本法变权益法,还是成本法变公允价值。收集相关资料,看看会计处理是否正确。这些工作都可以放到预审的时候做。

  10、应付账款:这个一般没什么问题,主要了解一下是否暂估、暂估是否正确。

  了解为什么会存在预收账款,只有企业强势的时候才会出现预收账款,企业真的牛逼到别人先付款?检查合同看看预收账款是否合理。

  比较一下上期和本期的变动额,如果变动较大,那多半有问题。因为这个科目有它内在的逻辑,正常情况下,期初的应付职工薪酬余额和期末余额变化不会太大。

  它的主要构成有:工资、奖金、社保、福利费、教育经费。一般情况下,社保、福利费、教育经费在发生时当月计提当月发放,即使福利费和教育经费会拖一两个月,但社保肯定是没有余额的。如果企业当月工资当月发放,那么工资的余额为零,因为工资占应付职工薪酬的大头,期末余额接近零。如果企业当月工资下月发放,那么工资余额为一个月工资,应付职工薪酬约等于一个月的工资。在企业人数没有太大变动的情况下,应付职工薪酬的期初期末余额变化就不大。

  实务中,经常存在的问题是,企业通过计提奖金的方式调节利润。比如今年利润大,超额完成了指标,想把一部分利润滚到下期,企业可能这么做:计提大量奖金,到来年实际发放的时候再冲掉多计提的部分,冲掉部分计入下一年损益。这时候就要评价企业计提奖金的基础了,也就是会计估计的基础,如果企业的估计没有根据,拍脑袋想出来的,那就是滥用会计估计。

  有些企业是没有计提年终奖,在来年发放的时候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如果应付职工薪酬期初期末余额变动很大的话,差额多半是奖金引起的。有一次项目经理正在因为找不到应付职工薪酬的差额而抓头发、抱怨时,我随口说了一句:是不是没计提年终奖。后来一查果然是。

  跟应付职工薪酬一样,有它内在的逻辑。一般情况下,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变动不应太大。因为在企业规模没有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应交税费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否则就有问题。有些企业的应交税费一年比一年高,肯定是有某种税没交。

  这个看不出什么问题,主要看一下款项性质,对于大额的,了解一下是什么业务活动形成的,分析其合理性。

  预审的时候主要收集一下合同、台账,看看台账是否符合函证、附注披露的要求。过完1月1日之后再去打印征信报告,因为征信报告要覆盖整个会计期间。测算下利息。

  如果是首次承接,要收集从成立开始到现在的股权变动相关的出资协议、股份转让协议,如果是非货币资产出资,要看评估报告。总之,就是要保证每一块钱股本的线、资本公积

  跟实收资本一样,每次变动都要找到相关的支撑文件,保证每一块钱的线、主营业务收入

  主要存在三个问题:1、按净额确认收入还是全额确认收入;2、收入确认时点;3、收入成本匹配表。

  对于某些贸易企业、网络平台等,主要以提供服务为主,不承担商品的主要风险,他们账上却全额确认收入、结转成本。这种情况,应按净额法确认收入。不同的行业,适用的收入政策不一样,首先了解企业的主营业务,再评价它的收入政策是否正确。

  大多数制造企业的收入确认时点都是错的。最常见的是以开票为收入确认时点,开多少票确认多少收入。然而,附注中的会计政策上俨然写着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转移时确认收入,这就违反了会计政策,也违反了准则。理论上应当是收到对方验收单时确认收入。现实中,客户懒得签收,生怕把这个东西签了之后,产品有问题企业不管、耍赖;二是觉得麻烦,懒得弄。所以,签收单这东西,没多少人重视,都是按开票来。开票确认收入导致的问题是,企业可以通过开票操纵利润,想要多少利润开多少票,既能提前确认收入,也能延后确认收入。所以,对于生产企业,想找企业的问题,收入确认时点几乎一抓一个准。

  收入成本匹配表。这张表用来计算毛利,做各种分析。这里的成本,就应该是存货进销存表中的“销”,也就是库存商品的贷方。现实中,很多企业都没有这张表,成本也不进行核算,所有成本都直接计入主营业务成本。如果不是上市公司、不是IPO,就由他们去吧,爱怎么弄怎么弄。如果是上市公司,这些都是要做好的,连毛利都计算不准确,还怎么管理公司?怎么跟小韭菜交代?

  这是个过渡科目,把存货底稿做好,主营业务成本就得到保障了,因为它是从库存商品的贷方结转过来的。如果是其他行业,成本就更简单了。所以,主营业务成本不是困难的科目,存货才是。

  主营业务成本=期初材料-期末材料+期初在成品-期末在产品+期初产成品-期初产成品+本期采购材料+本期投入人工、制造费用-本期销售的产成品

  期初材料+期初在成品+期初产成品+本期采购材料+人工、制造费用-本期销售的产成品=期末材料+期末在成品+期末产成品本期销售的产成品,就是主营业务成本。所以,移项就得

  主营业务成本=期初材料-期末材料+期初在成品-期末在产品+期初产成品-期末产成品+本期采购材料+本期投入人工、制造费用

  这俩科目一般没啥大问题,费用跨期是最常见的,大多数企业都存在。解决方案,一是叫企业催促他们的员工年末的时候赶紧报销,别留到下期;如果实在避免不了,就叫员工先进行登记,谁有多少没报,统计起来,做个预提费用,实际报销的时候再冲掉。

  怎么知道费用是否跨期?①看摘要。如果看到1月份的费用写着“某某某报销去年12月×××费用”那肯定是跨期了。曾经看到一个小朋友做费用的截止性测试,随便抽了几张凭证贴上去,闭着眼睛写结论:经测试,不存在跨期。结果被指控老师写了反馈意见,费用存在跨期。他还很奇怪地问“质控老师是怎么知道的”,当然是看摘要看出来的!②看费用凭证后面的发票日期。

  其次是做分析程序,分析费用的月波动情况、与上期相比的波动情况,波动大的分析原因。结合主营业务、常识去分析。比如看到“管理费用-董事长亲子鉴定费”,这费用肯定与企业经营无关,董事长在外面乱搞,还占用公司资金。

  这个科目是去年才从管理费用中独立出来的。之所以要独立出来,目的很明显:整治那些造假的企业。计入研发费用有两大好处,一是可以加计扣除,二是可以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还有补贴。在利益的驱使下,本来没有任何研发活动,也要铆足了劲造假。

  如果把正常生产的材料、人工和制造费用计入研发费,很容易查。询问企业相关人员,领用的材料去哪儿了?

  小编经历过的企业,他们的研发费中,材料就好几百万。心想,这几百万的材料,就算全报废了,也得堆好几个仓库。因此想一探究竟。于是问了一下企业,他们说,其实是正常生产,领用材料时计入研发费,入库时按照0.01元计入成本,卖掉的时候记收入,结转0.01元成本。造假无疑。

  就算他们是真的研发,研发出来的产品,卖掉的话要冲减研发费,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贷,研发费用;形成产品没卖的,要根据公允价冲减研发费,借,库存商品,贷,贷研发费。因此,只有那些报废的、没形成非货币性资产的,才能计入研发费。

  要是企业狡辩说研发领用的材料全报废了,那就本着“活要见产品,死要见废料”的精神,一探究竟。一般来说企业不会狡辩,都直接招了。

  这个科目分为两部分,递延所得税费用,和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通过计算得出,一般是计提坏账、减值或者超额亏损确认的,测算一下就行。

  小兄弟2017年1月12日开始接触审计工作,到如今将近一年半矣。换了6份工作,进过5个会计师事务所,平均下来,每份工作不超过三个月,连试用期都没过。有人说,生命不息,折腾不止,可是折腾来折腾去,终究跳不出会计这个行业。有个写文章的习惯,奈何生活平淡如水,遇不到惊艳的人,也写不出惊艳的文章。思来想去,决定写自己熟悉的领域。

  一年来,常见的审计底稿都做过,对于那些有几年甚至十几年审计经验的老人来说,小兄弟是嫩了点,但还是想把自己的所学写下来。

  “审计程序”,也就是审计小朋友做的工作,第一项都是“编制或获取明细表,并与总账、报表核对”。“编制或获取”这几个字很有意思。“编制”的意思是小朋友自己编,“获取”的意思是叫企业的人编好。曾经见过一个小朋友,进场之后,小朋友就把企业的会计叫过来,叫会计把明细表编好。小朋友理直气壮地说,编制明细表是你们企业的责任。小会计接过模板,之后一脸无辜地说:“我不会填呀。”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明细表都是审计小朋友自己填的。

  每个科目的底稿一般都至少包含两张表,一张是审定表,一张是明细表。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这两张表进行的,所以必备

  。每个事务所都有底稿模板,模板都大同小异,有会计基础的都能根据模板把数给“贴”出来。货币资金项目,“贴”好底稿后,下一步就是库存现金的监盘和银行存款的函证。

  监盘,就是看着出纳“数钱”。审计底稿模板中一般都有库存现金监盘表,把表打印出来,等出纳数完钱,把数一填,名字一签,就完事了。如果不是在资产负债表日盘点的,还得“倒扎”至资产负债表日。也就是加上资产负债表日后支出的,减去收入的。至于“白条抵库”和侵占资金之类的舞弊现象,一般都不会出现。突击检查、同时监盘几个存放地点的现金等等,这种程序就让它停留在书本上吧,现实中很难遇到。除非是那种巨无霸企业,现金流动很大,风险较高,才会这样子去盘,但小朋友一般不会接触到这种情况的。

  接下来就到银行函证了,这种工作也是审计小朋友来做。银行函证,就是审计小朋友拿着几张写有数字的A4纸到银行,请银行在上面盖个章。这是个“甩锅”的过程,银行的章一盖下去,这个锅就算是甩给银行了,出事了银行背。为了把“帅锅”进行到底,审计准则规定,报告期内的所有银行存款、借款等,凡是与银行有关的都要函证,也就是要把锅“甩”干净。

  第一个问题。通常向银行函证的内容有四大类:账户余额、借款、应当支付的票据、当期注销的账户。填写询证函之前最好先看一下企业跟这家银行的业务是否了解齐全了,把所有的需要函证的内容写在同一张询证函上。有的审计小朋友,函证了账户余额,到后面才发现借款忘记填了。至于企业有多少个银行账户,这个可以在《已开户银行账户清单》上看到,这是一张必须获取的单据,可以提前叫企业的人去基本户的开户行打印。对于借款、应当支付的票据等信息,可以在《企业征信报告》上看到,玩意儿也是必须要获取的,也是在基本户的开户行打印。函证的银行账户余额,以《银行对账单》上的金额为准,极少有未达账项。所以,基本操作就是,拿到开户清单,看下有多少个账户需要函证的,再获取每一个账户的银行对账单,看下需要函证的金额是多少。然后再填写询证函,再发函。

  第二个问题。函证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跟函”,就是跑到银行去函证,人肉快递;另一种是邮寄。作为一个资深的小朋友,跑过一两百家银行,中农工建兴,邮信浦平民,从北京跑到深圳,跨长江,过黄河,山河万里。

  第一次跟函是在北京,从南二环到南四环,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还贼冷贼冷的。到了之后,柜台小姐姐说,预留印鉴还有财务章和法人章,询证函上只盖了公章,不给函。一来一回,又要两个小时,那时候银行肯定下班了。同我一起过来的出纳小姐姐说,可以叫会计把印章带过来,这样节省一个小时。等了一个多小时,印章带过来了,当场盖好之后,柜台小姐姐又说,需要企业写一份委托书,内容是企业委托事务所函证,写完再盖章。出纳小姐姐当时就怒了,埋怨柜台小姐姐要这要那的,把柜台小姐姐怼了几分钟,差点把人怼哭。最后,柜台小姐姐写了个委托书模板,出纳小姐姐照着写了一遍,才算完事。

  第二天,到东大街的建行函证。询证函上盖了公章、财务章、法人章,到了之后,柜台胖子说,也要一份企业的委托书,委托书上要盖企业的公章。,还是没带公章。然后......

  后来,北京分公司的程序做完了,跑到长沙分公司。因为长沙分公司的公章放在深圳总部,我在深圳的时候已盖章,把函证内容填好就行。那分公司的名称贼长,柜台小哥哥说,少写了“股份”两个字。我说,加上去不就行了?小哥哥说,不行,询证函一丁点儿错误都不能有!这久尴尬了,企业的公章不在长沙!我从包里找了找,翻出一张盖有企业公章的空白询证函,嘿嘿笑道:我还有一份儿(出发之前同事提醒的,多带几分空白的)。小哥哥拿过来看,说只有一个公章,财务章和法人章都没盖。我说,公章是企业“权力”最大的章,有它在,就如同其他章都在,吧啦吧啦胡扯了一大堆。小哥哥说,行吧,这次要记得写“股份”这两个字哦!那一刻,突然觉得,湖南话是辣么好听!

  之后,又跑了广东的银行、广西的银行,有些银行就没有那么好说话了,非得要三章齐全,有些银行在系统上核对了金额,印章啪一盖,名字一签就把询证函给我,连钱都不收!好像是某农村信用社。有些银行收100,有些200,有些300!

  总之,每个银行的规定都不同,特别是北京的银行,规矩贼多,服务态度还极差。南方的银行相对宽松一点,服务态度也好很多,尤其是长沙的小哥哥、广东的小姐姐。

  这种跟函方式,不但要到处跑,还要提供身份证复印件、事务所的介绍信,麻烦死。一般情况下,还有企业财务跟着去,特别是某个公司的财务小姐姐,是个新手女司机,找车位找了十几分钟,侧方停车停了十几分钟,非常耗时。

  当时我就想,能不能一个人去?本来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事情,为何非要企业人员的陪同?

  是审计书上说的,审计书上说在企业财务人员的陪同下到银行进行函证。没有说“应当”,也就是说,审计小朋友也可以记几去。准则强调的是要对函证过程进行控制,记几去,是有利于函证过程控制的,因为企业人员在场的话,有可能“搞事情”。在我看来,准则说要企业人员的陪同,一个原因是,准则出来的时候,“非典”还没来,程维还在读书,李彦宏还在创业,“滴滴打车”和“百度地图”这些东西是不存在的,没有企业人员的陪同,审计小朋友是很难找到银行的所在位置的啦。另一个原因是,审计小朋友这么呆萌,万一跑丢了呢?所以,书上说要企业的人陪同。

  如今,时代变了,是不是一个人也能跑银行呢?反正我都是记几打车去的,企业的财务乐开了花,不用跟着我到处跑。

  银行处理询证函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聪明的小朋友的做法是,把询证函交给工作人员,留下一句“待会儿我来拿”就跑下一家银行啦,后面再回来收。

  无论怎样,“人肉快递”的跟函方式,总比不上邮寄省时。在跑了一大堆银行之后,我就决定:能邮寄的,绝不亲自去!因为邮寄只需寄个询证函去就行,不用身份证复印件,也不要事务所的介绍信。因为没邮寄过,所以在跑银行的同时,我都会多问银行工作人员一句,是否接受邮寄,邮寄需要些什么资料。问了十几家银行,答案很统一:盖好章就行!从那以后,我就决定,邮寄!

  后来才发现,百度除了搜索“医院”比较好用之外,银行信息是很难搜索到的,即使搜索到了,信息也不准确。哼!这难不倒我!

  回想一下过往的经历,之前对手机业务不太了解的时候,都是打10086人工服务咨询。我能不能问银行的客服,叫他们给我对公柜台的邮寄信息?灵光一闪而过!可是,打哪个客服?区号+银行客服号码,不如深圳的工行,就是0755-95588,这样一试,才发现挺管用。客服小姐姐很耐心地给我提供了这家公司深圳地区所有工行的邮寄信息,包括地址、邮编、对公柜台电话等。缺点是,不能跨行查询,比如打工行的客服问不到农行的信息。

  后来我问了一下在银行工作的朋友,有没有某个网站,可以查询到所有银行的邮寄信息,他说没有。

  好吧,打电话是我知道的最有效的方式。当然,如果企业留有这些信息,那就更好了。

  邮寄过程中,又出现问题了,怎么支付函证费?询证函上写有银行可以从某个账号扣钱的语句,从账户上扣就行。可是,零余额账户呢?嗯,这个也可以解决,叫企业财务往那个账户转几百块钱就行。本期注销的账户呢?这个就比较尴尬了,企业销户了,没办法转!只能亲自去函证了?

  我本来就不想跑,于是想尽一切办法偷懒。往信封里面塞钱不就行了嘛。事先打个电话到银行问问,函证费是多少,把钱塞到信封里这种做法行不行。工作人员说,钱不见了怎么办?

  不见了算我的!工作人员说,我们之前都没这么做过。法无禁止即可为!工作人员哈哈一笑,说,来,寄过来吧!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银行都是可以采取邮寄方式函证的,比如有个销户的账户,银行工作人员说,他们那儿规定当事人不在场是不能收现金的,也就是说往信封里塞钱是不行的;还有一次,一个银行账户有几个亿的借款,银行说金额重大,必须到现场函证。

  有些银行要求必须盖事务所的公章,有些银行不盖也可以。要求必须盖事务所章的情况很少,所以,我们函证的时候,可以填好电子版,给企业盖好章就发出去,不必盖事务所的章。如果银行说必须要盖,再叫他寄回事务所,盖好章再寄过去。因为我们出项目的时候,一般是在外地,先盖公司的章,再盖事务所的章,太麻烦了。即使我们带着盖好事务所公章的空白询证函去,那就得一张张手写,手写很容易出错的,写错一个字都不行,银行就这么挑剔。综上,最有效率的做法是,信息都填好电子版,给被审计单位盖章,盖好章之后直接发。

  寄出去一两周之后还没收到回函的,要打电话给银行问问是否已经收到询证函,询问一下进度。如果函证信息有误,银行的工作人员会给你打电话。可以叫银行在信息有误的地方盖章,并且写上正确的信息。

  核查银行流水,一般是做为反舞弊程序。这个程序是只有在内控失效、存在较高的舞弊风险的情况下才做的。因为函证程序已经确定了货币资金的余额,舞弊的空间就小了,只有一种情况能侵占公司资产,那就是年初的时候把钱侵占了,年末再还回去,这一进一出没体现在账上。有的公司甚至给你提供一份假的流水,期末余额是对得上的,但是发生额完全是错的。

  反舞弊程序,首先得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也就是确保公司可以提供的银行流水是真实的。既然企业有心舞弊,造个假流水是极有可能的。

  怎么去获取真实的流水呢?第一种方法是跟着企业去银行打印纸质版的。第二种方法是,企业有网银的话,看着企业登录网银,在网银上把流水导出来发给你。

  在确保银行流水是真实的情况下,核对银行流水和对应银行账户序时账的发生额。

  最好两种资料都是电子版的,用透视表分别把银行流水1-12月的流入和流出金额按月透视出来。银行存款序时账也按月透视出来。再对比每个月银行流水和序时账的发生额是否有差异。如果企业按时记账的话,它们的发生额应当是相等的。如果差异过大,再一笔一笔核对,看看具体的差异是哪一笔,然后再找差异的原因。通过这种方式,大额资金一进一出不入账的情况就能查出来。

  除了不入账的,就是入账的。一旦入账,它就会有对方科目,就会体现在账上。比如对方科目是其他应收款,那么做其他应收款的时候分析一下款项性质就能发现这个问题。如果股东侵占资产,期初侵占了,期末再还回去,会计做到其他应收款,那么其他应收款的借贷方发生额很大,期末没有余额,这时我们可以点开序时账,看看他是什么时候搞出去的,什么时候还回来的,占用多长时间。对于已经入账的资金,从它的对方科目入手会好找得多,从茫茫多的流水中找有问题的流水,如同大海捞针。

  总之,检查流水之前,首先评估企业会怎样舞弊,然后再执行相应的程序,这样比盲目地检查流水要好得多。这叫风险导向审计。

  货币资金这个项目,做完函证之后,基本上就差不多了,后面的工作无非是抽抽凭证,核对一下银行流水。有些事务所还要做截止测试,个人觉得没必要。

  对于一家质控完善的事务所,缺少以上三样东西,是通不过的。所以,作为幼儿园小朋友,把这几样东西拿到,把所有的银行询证函都“追”回来,那一定是个很棒的小朋友。把这三件事办好,项目经理心里就有底了,觉得你是个很不错的小朋友,在老板面前夸上几句,转正就有希望了。

  这就是我作为幼儿园小朋友(实习生)的时候所做的工作,希望我的经验对同为小朋友的你有点帮助。

  那时候,小朋友一周时间搞完了一百多个银行账户。听说,李老师说以后给小朋友多发点奖金。后来,那都是后话了。

  因为货币资金没有太复杂的程序,很容易做。但它也有可能是最难的,因为做这个科目的,都是审计小朋友,由于之前没做过审计,对他们来说肯定困难啦。尤其是实习生,做好货币资金项目太重要了,因为涉及到是否留用。如果实习生能高效地完成货币资金项目,留用应该就不成问题了。刚开始从事审计工作的小朋友,项目经理分配任务之后,往往是两眼一抹黑,不知道做啥程序。 所有资产负债表科目,都应该围绕着四个认定来展开:存在、权利和义务、完整性、计价和分摊。

  存在,意思是,这些银行存款是真实存在,而不是虚构的。对于银行存款,发询证函可以验证。对于库存现金,监盘可以证明。

  权利和义务,主要是看银行存款是否受限,比如被冻结,这个也可以通过函证解决。银行询证函上有一栏“是否用于担保或存在其他使用限制”,如果存在限制的话,银行会告诉你的。

  完整性,因为会计记账,是复式记账法,一借一贷,这边的金额少了,肯定要跑到另一个科目,否则资产负债表就平不了。对于完整性,可以从别的科目验证它。如果期初是对的,其他科目的存在性也都证明了,货币资金的完整性也就证明了。有人说,万一存在小金库怎么办?我们假设一下,假如股东要侵吞公司资产,化公为私,把公司的钱搞到小金库去,到底有哪些办法。

  方法一:直接把钱打到私人账户,对方科目挂其他应收。这种方法是最笨的,连审计小朋友都能查得出来那是股东侵占公司资产。

  方法二:开个皮包公司,跟公司签个大合同,咨询费100万,把钱打到皮包公司。那么如果我们审核这笔咨询费的合理性,就能查出来。

  方法三:搞十几个假员工,给这些员工发工资,实际上全发自己兜里去了,也就是所谓的“吃空饷”,这种方法古已有之。这种情况,做职工薪酬底稿的时候,分析一下员工数量与公司规模是否匹配就行。还有就是检查社保,看看企业是否给每个员工都买社保,给“假”员工发工资一般都不买社保。

  方法四:报销,各种吃喝拉撒,包括大宝剑的发票,也拿到公司报销。只要费用不是高得太离谱,是很难查出来的,小额报销就由他去吧。

  方法五:“阴阳合同”。比如一个商品卖200块的,他却与客户签100块的合同,其中那100块的差价,叫客户打到他私人账户。同样,采购商品的时候,可以签订高价合同,再叫供应商打钱到他的私人账户,以权谋私。这两种情况,要跟市场上的同类价比较。

  方法六:年初的时候搞一笔钱出去,年末再还回去,下年年初再搞出去。第一种做法是,出去的时候挂其他往来。这样我们在做往来底稿的时候,能看到发生额,这种比较低级。第二种做法是,这一进一出压根儿就不入账。如果我们只核对期末余额的话,是检查不出来的。那么,我们要核对银行流水了,后面会讲到。

  方法七:大股东用上市公司担保,向金融机构进行私人贷款,也就是常见的违规担保。股东向金融机构贷款几个亿,上市公司做为保证人,股东拿到钱后,开始跑路。等到监管机构发现的时候,大股东早就跑没影儿了,估计开门就是纽约第五大道了。上市公司担保需要盖各种印章,国内的上市公司,很多是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分离的,大股东要拿到全套印章那是太简单了,底下的人谁敢不听话的,还想不想干了?一般是等到股东到期不还钱,上市公司被起诉才被爆出来的。股东拿上市公司的印章盖了多少份担保合同,只有他自己知道。小编见过几家上市公司的股东就是这么搞钱的。这种情况,审计师能做的程序,只能是了解公司的印章管理情况,公章、财务章、法人章是否分开管理,每一次用印是否登记。这是在做货币资金内控的时候所要做的事儿。如果他们整个公司合起伙来骗审计师,那就没办法了,没有任何办法。管理层的诚信很重要,如果明显感觉到他们不诚信,别跟他们玩儿就是了。还有就是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小编见过几个就是因为印章管理的问题,出保留意见的。保留意见是审计师保护自己的一种方法,就算那块真的出事儿了,也不关审计师的事,因为审计师已经告诉过投资人企业有问题。

  货币资金的完整性,只能从它的对方科目查,或者从审计过程中关注到的其他情况看出蛛丝马迹入手,仅仅通过货币资金的帐,是很难查出来的。

  1、了解货币资金相关的内控制度,做控制测试。2、编制明细表,与报表数核对一致。3、获取《已开户银行账户清单》、期末的银行对账单,根据银行对账单上的余额对余额进行函证。4、反舞弊程序:核查银行流水。5、库存现金的监盘。

  一说到内控底稿,小编就想到“放飞机”。不但内资所放飞机,四大也放飞机。小编问过几个四大的小朋友他们的内控底稿怎么弄的,得到的答案也都是放飞机。反正就是飞机满天飞的节奏。

  如果企业有内控手册的话,直接看内控手册就能了解企业有哪些内控制度,然后评价这些内控设计是不是合理,是否得到执行,最后再进行内控测试。只有内控设计合理、并且得到执行的内控,才对它进行控制测试,如果不满足这两个条件,就不用进行内控测试了,要多做实质性程序。如果内控测试有效,就可以少做实质性程序。内控测试的目的,说好听点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说不好听的叫偷懒。审计一共有三大偷懒法宝,一是重要性水平,二是审计抽样,三是控制测试。为什么审计小朋友每天都加班到很晚呢?很大原因就是没祭出这三宝。项目经理从来不跟你谈重要性水平,几千块钱也要你做审计调整;函证、盘点什么的,直接就给个70%~80%的比例,从没用抽样;即使做了控制测试,得出的结论是内控有效,但实质性程序一样没少。有时候,被审计的内控完全无效,项目经理说,不行,你不能得出无效的结论。然后小朋友拼命地找能够证明内控有效的证据。

  如果企业没有内控手册,就得找相关的人员过来问,然后根据他们的回答,整理出内控制度。有的企业内控制度散落在长篇大论中,得一条一条地摘抄出来。

  得到内控设计有效的结论之后,就要证明它是否得到执行,主要是执行穿行测试。所谓的穿行测试,就是把整个流程穿一次,比如付款流程,就检查是否得到各个管理层级的审批。穿行测试的样本,做一两个就够了。

  做完穿行测试之后,证明内控得到执行,再做内控有效性测试。有效性测试跟穿行测试的做法是一样的,但样本要比穿行测试多,每天执行多次的内控,至少要25个样本。所有的样本都没问题,内控就是有效的。把内控有效性测试过程记录下来,形成底稿,抽查的样本做为附件。

  (1)公章、财务章、法人章,这三个印鉴要分开管理,如果同时由一个人保管,就太容易出事了。

  (3)资金支出的审批,要适当管理层级的审批才能付款。这样,就不会出现某会计用公司账户给女主播打赏几百万的情况了。

  我们看程序表的时候,是“编制或获取明细表,并与总账、报表核对”。“编制或获取”这几个字很有意思。“编制”的意思是小朋友自己编,“获取”的意思是叫企业的人编好。曾经见过一个小朋友,进场之后,小朋友就把企业的会计叫过来,叫会计把明细表编好。小朋友理直气壮地说,编制明细表是你们企业的责任。小会计接过模板,之后一脸无辜地说:“我不会填呀。”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明细表都是审计小朋友自己编的。填个明细表就几分钟的事情,没必要纠结。

  货币资金的明细表,目的是看到尽可能多的信息,有利于后面的工作,后面的程序都是围绕明细表展开的。明细表的主要要素有:期初余额、借贷方发生额、期末余额、银行存款分别由哪几个银行构成、审计调整、审定数。

  除了明细表之外,还有审定表,审定表可以理解成明细表的简化版,审定表有的信息,明细表都有,审定表比明细表更简化。

  为什么搞个审定表呢?第一是为了和报表数核对,第二是为了填附注。所以,审定表要尽可能地跟附注一样,这样填附注的时候,可以直接从审定表贴过去。

  审定表的数字可以直接链接明细表的,审定表放在最前面。这样,就能体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的逻辑链条,审定表是最简化的,明细表稍微复杂,再往后的银行存款函证表,是证明明细表的余额的。

  2、获取《已开户银行账户清单》、期末的银行对账单,根据银行对账单上的余额对余额进行函证。

  《已开户银行账户清单》能看到开户名称,账户类型(一般户、基本户等)、开户日期,状态(正常、注销),如果已注销则有注销日期。

  通过清单,我们能够判断哪些账户需要函证,哪些不需要函证。本期注销的要函证,只有那些以前年度注销的才不需要函证。

  清单可以去基本户所在的银行打印。可以叫企业提前打印好,要财务报表截至日之后打印的,这样才能覆盖整个财务报表期间。如果怕企业造假的话,可以跟着企业的人一起去打印。根据风险导向,银行存款余额的风向一般是“存在”性风险,没必要在这上面造假。

  由于清单上看不到余额,所以除了要开户清单之外,还得要银行对账单。银行对账单也就是银行流水,银行流水的财务报表截止日(年审就是12月31日)的最后一笔交易的余额,就是我们要函证的数。企业的账上余额可能会跟银行流水余额不一样,这样的一种情况,企业会编余额调节表调整未达账项,使得两边一致。但是,我们要函证的余额依然是对账单上的余额而不是账上数,因为银行系统中就是那个数,如果函证别的数,银行会回函不符。这中间的差异,如果差异较大的话,检查相关凭证加以核实就行。逻辑是这样的:对账单上的余额函证正确、对账单和账上的余额也进行核实,就可以证明银行存款的余额是正确的。

  通常向银行函证的内容有:账户余额、借款、应当支付的票据、当期注销的账户、理财产品等。填写询证函之前最好先看一下企业跟这家银行的业务是否了解齐全了,把所有的需要函证的内容写在同一张询证函上。有的审计小朋友,函证了账户余额,到后面才发现借款忘记填了,或者理财产品忘了,又得再弄一次。

  最重要的程序:函证。确保所有的银行账户都已回函。把函证做好,项目经理心里就有底了,觉得你是个很不错的小朋友,在老板面前夸上几句,转正就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