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华永道:洞察先进制造业企业上市关注要点(下篇)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服务项目 > 合同审核服务

普华永道:洞察先进制造业企业上市关注要点(下篇)

  • 服务内容

  对先进制造企业的收入确认和研发支出这两方面的常见会计处理要点及上市核查要点进行了分享。下篇将为大家梳理和解析应收账款、合同资产以及应收票据减值,以及股份支付这两方面的常见会计处理与上市核查要点,希望有机会能够助力企业作好上市前准备工作,为未来顺利登陆长期资金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

  先进制造业的一些产品存在定制化程度高,单位产品价格高,有时还有必要进行试运行验收的特点,购销双方往往会约定分次分阶段付款或给予特殊的比例款项的信用期,或采用一些票据的方式,由此在账务处理上企业确认出金额重大的应收账款、合同资产以及应收票据(以下简称“应收款项”)。应收款项相关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是《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 ——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新金融工具准则”)的重要内容,也是上市审核中着重关注的事项。

  应收账款在新金融工具准则下按照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计提减值,这样的解决方法与过去准则规定的、结合实际已发生减值损失确认减值准备的方法有着根本性的不同。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不仅要考虑过去的相关事项,也要结合当前现实状况,以及未来经济情况等合理且有依据的信息,来预测会造成损失的期望值。在实务中,一些企业还没有对准则的变化足够重视,在会计处理上简单沿用了新金融工具准则生效前相同的计提比例,从会计方法上看存在瑕疵。如果按新金融工具准则的规定对减值进行估计,根据不同企业的真实的情况,有可能与原准则下对减值的估计存在比较大差异。

  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下,于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于处于不同阶段的金融工具的预期信用损失分别进行计量。金融工具自初始确认后信用风险未明显地增加的,处于第一阶段,按照未来12个月内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金融工具自初始确认后信用风险已明显地增加但还没有发生信用减值的,处于第二阶段,按照该工具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金融工具自初始确认后已发生信用减值的,处于第三阶段,按照该工具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但是,企业对于《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 —— 收入》所规定的,不包含重大融资成分的应收款项需要简化处理,并不区分三个阶段,而是始终按照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损失准备。特别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企业对这种简化处理没有选择权。因此,实务中企业尤其要关注采用的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恰当性,对于不包含重大融资成分的应收账款按准则要求不能够使用三阶段的方法对信用风险进行评估。

  应收账款减值中另外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如何考虑资产负债表日后的交易情况对评估预期信用损失的影响。例如,于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对应收账款计提了损失准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部分应收账款到期并收回。这种情况下,针对已收回部分的应收账款计提的损失准备,是否应当将其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并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表呢?《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 ——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指出,判断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属于调整事项或者非调整事项,取决于该事项表明的情况在资产负债表日或以前是不是已经存在。如果该情况在资产负债表日或以前已经存在,则属于调整事项,反之则属于非调整事项。应收账款于资产负债表日后的收回属于非调整事项,因为在资产负债表日,期后收回的这个事实并不存在。因此,简单地认为由于应收账款在期后已经收回,就说明在资产负债表日该笔应收账款实质不存在预期信用损失的风险,从而调整资产负债表日财务报表的做法并没有理论依据。

  合同资产是企业已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收取对价的权利,且该权利与应收账款不同,并不是一项无条款收款权,还受到时间流逝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提示警醒我们注意的是,合同资产的减值仍然需要遵循新金融工具准则的相关规定,按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计提减值准备。另外,尽管合同资产和应收账款在法律权利上不一样,但总体而言,对于同一个客商来说,合同资产的信用风险敞口与应收账款是类似的,因此提示企业关注对同一客商应收账款与合同资产减值结果横向比较的合理性。

  对于持有的应收票据,企业通常存在两种管理模式,一种模式下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另一种模式下同时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和出售为目标。以上两种模式下的应收票据,在财务报表中分别列示为应收票据和应收款项融资,并且均需要仔细考虑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下减值准备的计提。

  在估计预期信用损失时,对于应收票据,需要仔细考虑不同票据的违约风险。例如,对于银行承兑汇票与商业承兑汇票,由于交易对手方性质不同,其违约风险不一样;而对于银行承兑汇票,信用等级较高的银行与信用等级相比来说较低的银行,其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的违约风险也不一样;同样,对于商业承兑汇票,信用和财务情况较好的企业与信用和财务情况较差的企业,其签发的商业承兑汇票的违约风险不一样,持有汇票的企业面临的票据减值风险也有所不同。

  针对同一个客商,如果既有应收账款又有商业承兑汇票,则商业承兑汇票一般会用与应收账款一致的方式计提减值准备。另外,针对到期无法承兑的应收票据,建议企业合理评估原因以及判断出没出现显著减值迹象,要不要单项计提减信用减值损失。

  上市审核中,对应收账款、合同资产以及应收票据减值计提的普遍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

  应收款项减值计提方法及考虑因素,结合账龄、逾期账龄以及实际核销等情况说明减值准备计提的充分性;

  根据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对应收款项减值测试时划分不同组合的合理性,还有是不是存在对某些单项或组合应收款项不计提预期信用损失的情形;

  应收款项预期信用损失计提政策的合理性,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差异原因及合理性等;

  针对应收票据,是否结合其交易对手方性质不同(商业票据或银行票据)等因素说明减值准备的计提充分性。

  另外,新金融工具准则下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一般而言,既包括对历史相关数据的分析,又包括未来前瞻数据的估计,并涉及多个参数、会计假设和大量的数据处理。建议企业按照会计准则并结合行业惯例对应收账款、合同资产、应收票据减值进行梳理和规范,建立和执行相应的内部控制,以及系统化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流程等。

  为更好激励核心员工并保证团队的稳定,很多先进制造业企业将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等授予给核心员工。实务中,股份支付的条款设置多种多样,导致相应的会计处理面临较为复杂的认定和判断,同时,也会导致其公允价值较难确定。

  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取职工或其他方的服务而授予权益工具,或承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确定的负债的交易。实务中,股份支付的激励主要通过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现金股票增值权等方式实现。

  判断一项交易是否构成股份支付的关键点通常包括两个:第一,企业是否获取职工或其他方的服务;第二,职工或其他方从企业取得股份的价格是否公允。实践中,针对除职工之外的其他激励对象是否满足股份支付的认定有时并不明显,建议企业综合考虑与被激励对象及其关联方的关系、取得股份价格的公允性、购销交易价格的公允性等因素进行判断。

  例如,企业的老股东以低于股份公允价值的价格取得股份,需要综合考虑企业是否获得股东或其关联方的服务,获取服务的,通常构成股份支付。如果没有向企业提供服务,但通过增资取得企业股份的,则考虑是否实际构成企业向老股东让予利益,从而构成股份支付。

  授予日,是指股份支付协议获得批准的日期。其中“获得批准”,是指企业与职工或其他方就股份支付的协议条款和条件已达成一致,该协议获得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的批准。如果股东大会批准日尚未确定拟授予股份的激励对象以及具体授予数量,则不满足授予日定义中“获得批准”的要求,即企业与职工就股份支付的协议条款或条件尚未达成一致。

  实践中,股东大会或类似权力机构的批准日期与激励对象达成一致并签署协议的日期可能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异。基于此,建议企业综合考虑实际情况以确定授予日,以避免对会计处理的不当影响。

  股份支付的公允价值是计量股份支付费用的基础。股份支付费用可能对企业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可能会影响企业的上市条件。基于此,上市审核中十分关注是不是真的存在不合理降低股份支付公允市价的情况。

  在确定股份支付的公允价值时,一般运用现金流折现法评估企业价值,还需要运用评估模型进一步确定股份支付(如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企业在实务中往往需要引入第三方评估师进行专业的评估。评估过程中,一些关键因素常常会被重点考虑,如未来现金流所依据的业绩预测,实际业绩与预测的追溯差异分析,可比公司的选择及其与企业的可比性,近期达成的股份交易价格情况(如近期合理的外部投资者入股价)等。

  在企业上市过程中,以上市为可行权条件的股份支付较为常见。例如:相关的员工购股计划中可能并没有设定明确的服务期限条件和业绩条件但包含离职条款,约定在企业成功上市之前,如果因任何原因导致被激励对象离职,那么企业有权按原认购价格回购员工的股权。由于协议中并没有明确约定服务期限,实务中,对于服务期的确定有几率存在不同的理解。

  针对上述问题,财政部于2021年5月18日发布了《以首次公开募股成功为可行权条件》的应用案例,对拟上市企业股份支付当中等待期的确定提供了明确的指引。根据案例,员工须服务至成功上市方可从股权激励计划中获益,表明成功上市属于可行权条件中的服务期限条件,因此相关的股权激励费用需要在整个服务期间摊销,而不是一次性计入损益。另外,需要提示企业关注的是,企业上市的时间可能存在不确定性,建议企业合理估计上市成功的时点,进而合理确定等待期,在等待期内的各资产负债表日对预计可行权数量合理估计并确认相应的股权激励费用。等待期内企业估计其成功上市的时点发生变化的,进一步根据重估时点确定等待期,截至当期累计应确认的股权激励费用扣减前期累计已确认金额,作为当期应确认的股权激励费用。

  股份支付是先进制造业企业中普遍用于员工激励的有效工具,其会计处理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对财务报表往往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上市审核过程中的关注度也较高,上市审核中常见的询问问题包括但不限于:

  相关交易是否构成股份支付的判断及说明,以及如适用股份支付会计处理对报告期各期利润的影响;

  与股份支付的公允市价评估相关的评估方法的恰当性,重要参数的来源及合理性;

  建议企业按照会计准则并结合行业惯例对其股份支付进行梳理和规范,合理确定授予日、公允市价、服务期限等股份支付的关键要素,对股份支付进行恰当的会计处理,满足相关会计处理和审核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