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我国的公共法律服务将迎来哪些变化?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服务成果

未来五年我国的公共法律服务将迎来哪些变化?

2024-03-13 服务成果

  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民生和依法治国,是近年来国家的重点工作之一,出现在多个重要文件当中。

  2022年1月25日,司法部印发了《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此前,中办、国办于2019年印发了《关于快速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今年发布的《规划》总体延续了这份文件的内容。

  据了解,国家在“十三五”期间开始将公共法律服务作为重点工作推进,随着近年来公共法律服务建设逐渐成熟、覆盖面持续扩大,以及社会环境的整体变迁,建设重点也在发生变化。

  公益这个行当,最大的问题是迭代和竞争太少了,人才和资本的密度都不够高。某一种意义上,建设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就是在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是公共法律服务的一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此,《规划》特别强调,在“十四五”期间,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更充分、优质、便捷,服务供给质量、效率和能力水平、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公共法律服务是行业发展的一面镜子,它体现了国家对法律行业的要求,作为最大的法律服务品牌,国家看世界的角度是什么,以及它在鼓励什么。与此同时,通过公共法律服务我们也能够正常的看到,大众的法律服务需求在哪里、有什么变化,以及与之相对的,哪些非大众的法律服务需求正在爆发。

  从《意见》到《规划》,公共法律服务均指向2035年远大目标,即“到2035 年,基本形成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目标相适应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确立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整体基调。

  首先,在均衡配置城乡法律服务资源方面,《规划》明确要围绕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深化法治乡村(社区)建设。

  据了解,中央、国务院曾于2018年9月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乡村法治建设提出了要求。“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是司法部开展乡村法治建设的活动,为期两年,从2021年5月到2023年5月。

  中央曾在2021年解读共同富裕的要求: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另外,中央在2021年下半年的解读中还提到: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法治和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密不可分。

  其次,在重点保障特殊群体合法权益方面,《规划》加强了服务特殊群体的内容,如新增“适应老年人、残疾人、少数民族特点和法律援助需求,完善法律服务网无障碍功能,根据实际的需求提供老年人大字版、视力残疾人语音版、少数民族语言版等服务。”

  这个新增规定与2020年底工信部印发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要求保持一致——从2021年1月起,在全国范围开展为期一年的改造专项行动。这项行动直接点名了微信、今日头条、百度等各类常用公共服务类网站及app。

  2021年11月,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也从多方面规定便民措施,各地司法行政机关要大力推动法律援助便民利民惠民。

  此外,《规划》还明确了公共法律服务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包括“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海南自贸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法律服务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同频共振。当分配高于增长、高水平发展取代快速地增长,不论是公共法律服务还是付费法律服务,只要是能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领域,都将得到长足发展。

  在《规划》中,“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的重要性得到提升,“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被列为第五大点,相关联的内容则散落在《意见》的各个章节中。

  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共包括四个方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有效覆盖;推动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网络站点平台优化升级;推进三大平台(实体、热线、网络)融合发展;推进“智慧法律服务”。

  (七)推动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网络站点平台优化升级。......加强热线答问标准化知识库建设,提高应答标准化、一致性,强化回访评价、数据归集和分析。加强法律服务网建设,持续推进“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建立统一用户认证、统一服务流程、统一受理指派、业务协同办理、服务全程监督、质效科学评价、智能大数据分析研判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站点平台。提升使用者真实的体验,提高自助下单、智能文本客服、智能语音等智能化应用水平,提高在线咨询服务的品质和效率。强化信息查询功能,提供及时、高效、权威的全面依法治国和司法行政法律和法规规范性文件查询、法律服务机构人员数据信息查询、参照案例查询、司法行政和公共法律服务办事指引服务。

  (九)推进“智慧法律服务”。全力发展公共法律服务领域科学技术创新支撑技术,推进智慧法律服务重点实验室建设,重点突破精准普法宣传、法律援助智能保障、律师执业保障与执业监管、线上公证、社会矛盾纠纷排查与预警等关键技术,建立公民法律服务电子档案,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公共法律服务领域的应用,提高法律服务智能化水平。

  (二十一)加强和规范村(居)法律顾问工作。......推进村(居)法律顾问服务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推广在线服务、预约服务、团队服务等新型服务模式。

  (三十七)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大专院校、企业和事业单位、公益基金和其他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法律服务,支持法律科技公司研发实用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

  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化的一个具体落地产品是“中国法律服务网”。据了解,中国法网于2018年5月20日上线日,中国法网上线一周年,累计访问人次达到1.7亿,而现在这一个数字已达14亿。

  从中国法网提供的法律咨询类型上看,2018年累计法律咨询总量19万余次,其中智能咨询14万余次(75%),知识问答咨询3万余次(19.6%),留言咨询1万余次(5.4%),而2021年智能咨询的占比已达到90%以上。

  目前,我国已形成“政府+市场+公益”多方参与、“智慧司法”下沉的法律服务供给机制。

  目前,法律服务的供需对接效率很低。最极端的例子是在山区,公益律师有时坐上一天也没见到一个当事人,而有时居民遇到涉法问题想咨询,律师却不在。如何让法律服务更贴身、更及时?智能法律咨询能直接带来提质增效。

  但是,智能法律咨询的底层算法是人工智能,虽然目前已经有了一定成果,但技术壁垒任旧存在。最关键的问题是数据分散,不能形成大数据。所以目前机器只能满足相对简单的知识问答,还没有办法解决更加个性化的案件。

  (二十三)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大数据应用分析。推进各级各类公共法律服务机构、服务平台业务数据整合,建立完善数据分析模型,增强大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实现对各类风险矛盾的敏锐感知和精确预测。健全平安中国建设社会协同机制,加强与人民法院、公安、民政等部门衔接联动,加大信息共享,切实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有效防控和化解社会风险发挥积极作用。

  据司法部消息,目前我国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上,咨询数量排名靠前的事由是劳动人事、婚姻关系、债权债务、合同纠纷、房产纠纷、物业纠纷、交通事故,这反映出人民群众在这样一些方面存在较多的法律服务的需求。

  但是,企业也有很强的法律服务需求,而且这个需求还远远没有正真获得满足,尤其是中小企业,总体法律意识不强,存在比较大的法律风险。对此,部分城市建立了面向企业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2020年8月,深圳市龙华区司法局针对大浪时尚小镇内服务类企业多的特点,建立了大浪时尚小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惠及300多家企业。中心整合公证、司法鉴定、商事仲裁等法律服务内容,不但可以为园区企业和员工提供普惠无偿的法律服务项目,还能提供17大类共100多项高端法律服务。

  2020年12月,深圳市盐田区深港合作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成立,面向辖区内中小企业以及它员工提供法律查询、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律师、公证、法治宣传教育等“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并获批成立深圳市第一批中小企业公益服务站。

  2021年9月,深圳市龙华区中小微企业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成立。这是深圳市首家以中小微企业为服务对象的平台。该中心以辖区约26.87万家中小微企业及其劳动者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公证、仲裁、司法鉴定、司法确认、存证固证和知识产权保护等综合配套服务。

  2022年1月20日,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企业法治体检中心成立,并进驻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大厅,充分的发挥法律服务“保民生、促发展”作用,优化副中心法治化营商环境。

  实际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有着丰富的意义。中小企业承载着更多共同富裕的使命。

  目前,全国登记在册企业4842.3万户,而中小企业就有4000多万户,它们不仅完成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根据《财经》报道,过去5年来,中小企业为人们提供了4亿个工作岗位,而别的类型的企业(包括大企业)一共提供了1.6亿个。中国4000多万家中小企业贡献了绝大多数的GDP、税收以及就业。但是,中小企业总体经营压力较大,因此通过提供法律保障,推动中小企业合规、健康、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也是在践行共同富裕,与国家整体方向保持一致。

  对于法律服务提供者来说,与普通大众相比,企业的付费意愿更强,因此面向企业的公共法律服务,投资回报率可能更高。

  在“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中,《规划》明确要“发挥律师在公共法律服务中的主力军作用”。律师作为经济社会中非常稀缺的人才,应该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首先,全国律师人数将得到大幅度增长。《规划》中提到,到2025年,全国执业律师达到75万名,每万人律师数5.3人。

  其次,国家推动健全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规划》明确要加强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管理和使用,县级以上各级党政机关普遍建立法律顾问队伍,从中央到省、市、县级党政机关加快发展公职律师队伍,“十四五”期间实现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公职律师工作全覆盖。

  此外,国家还推动健全公司律师制度,律师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将是未来趋势。《规划》明确国有企业要加强公司律师队伍的建设、管理和使用,积极地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公司律师试点,完善法律顾问、公司律师参与企业经营决策论证的工作机制,促进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

  整体来看,律师行业的发展持续向好,随着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逐渐完备,大量岗位需求出现,未来将会有更多法律人投身公务员和公司法务队伍。

  法宣在线联合旗下北京人人律智能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根据司法行政业务特点,以实现“两快两全”目标为着眼点,以科技赋能为着力点,找准公共法律服务各环节薄弱点,积极探索创新智能化手段,搭建公共法律服务信息化智慧平台。

  构建线上线下同步、数据共享共用,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同时,针对各地公共法律服务智能终端产品硬件标准不统一、数据采集多样、操作流程各自为政等问题,研发公共法律服务“多终端共享共通”管理平台。平台采用“一个管理平台+多终端+移动端”结构,保障了各终端业务办理功能一致,同时发挥不同终端的优势和特点,实现多终端数据互通、互联。

  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基础的创新应用,不断丰富公共法律服务产品供给。陆续研发推出公共法律服务亭、自助柜员机、触摸一体机、机器人、可视化桌面机等多种智能终端为群众提供咨询、查询、办理、普法宣传等服务,弥补基层法律服务人力资源欠缺和法治宣传需求多样化的问题,助力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覆盖城乡,把法律服务的触角延伸至村居及偏远山区。

  公共法律服务产品有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其中有形产品有各种文书范本、电子海报、宣传片、视频讲座、动漫、音频、PPT等,无形产品则是丰富的与法律相关的法律咨询、法律意见书、法律和法规服务等。目前,已建立了智能法律问答数据库、司法行政案例库、法律和法规数据库、法律文书库,以及涉及 100多个行业(部门)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海量在线普法资源库。上述资料均为自主版权的国家级出版社的正规出版物,确保内容来源的准确性、合法性、实时性。利用以上优质的法律服务内容为各类公共法律服务智能终端赋能,将有效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智能终端服务能力、服务水平,真正将智能化公共法律服务实现。